top of page

迎接孩子獨立 先打好心理預防針


給身為父母的你:我們都是一邊長大,一邊遺落某些幼時曾有過的夢想或願望,這些失落,或許是因為能力的限制,環境的不允許,或是經濟方面的不足,帶著這些遺憾往前走,直到有一天,當我們成為「父母」,有些人在孩子身上看見自己曾經有過的夢想有機會實現,並在孩子身上投射我們自己的期待,渾然忘記:孩子,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而非我們用來填補遺憾與失落的工具。

孩子聽話 容易使我們忽略他們的聲音

孩子,更不是我們的「事業」,別把他們當成事業來經營,尤其是當孩子乖巧、聽話,更容易使我們慣性忽略他們的聲音,而只專注在我們自己身上,他們有自己的成長議題得面對,也會有自己的生涯、婚姻與家庭,這些課題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,一路走來,我們都深刻有感,卻總在面對稚幼的孩子時拋諸腦後。

順從與聽話 容易讓父母誤以為沒感覺

給身為孩子的你:相對的,親愛的孩子,我也希望你能明白:很多時候,父母以愛與保護為名,實則出於他們自身的焦慮,並不自覺強加他們的價值觀在孩子身上,走在他們以為安全舒適的軌道上,但他們沒有能力覺察,導致你需承受這些不合理的期待,以及他們的失落。

基於對父母的愛,你選擇順從、聽話,默默承受這一切,卻讓自己越來越辛苦,因為,順從與聽話,容易讓父母誤以為你喜歡,或是你沒意見、沒感覺,日積月累下來,反倒愈加鞏固他們「慣於主導孩子生命方向」的互動模式,以為這樣對子女是好的,並且越來越難加以鬆動。

強化父母心理 親子間減少衝突與傷害

隨著他們日漸老邁,適應與調整能力也會漸弱,若此時才被迫去面對子女的不順從,不也是種殘忍?就像我在諮商室裡時常被問到:「我這樣做,對我爸媽會不會太刺激?他們承受得了嗎?」而我,通常會反問:「如果你什麼都不做,1年後的他們,會有辦法承受嗎?」子女,往往出於好意,不忍父母難過與失望,所以不敢跨出那一步。

然而,假使「獨立自主」是你期盼的道路,那麼或許真正該思考的是:可以如何幫父母打「心理預防針」,強化他們的心理準備度?即使無法以優雅的姿態面對孩子獨立紀念日的到來,至少親子間可以少些衝突與傷害,甚至避免如同上述故事中的孩子與父母那般,付出過大的代價,招致我們最不樂見的「雙輸局面」。
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尚無標記。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